提高效率的方法:流水线思维
约 1664 字大约 6 分钟
2025-07-17
流水线,又称装配线,工业上的一种生产方式,指每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,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产量。
概念
受工厂流水线的启发,我自创了一个词语:流水线思维。
流水线思维是指把任务拆分为几个不同的层(类似 ps 图层),像流水线一样,每一遍只完成同一层的任务,直到任务完成为止。
注意
要求对任务目标有一个大概的认知,知道自己要做什么。
如果你对任务目标只知道一个名词,先去查资料学习吧。
例 1
【题目】
以“蚁群算法介绍”为主题写一篇大学论文,并按规定格式排版(目录+行距+公式编号+突出重点文字)。
【答案】
在已经对“蚁群算法”有基础的了解后,开始拆分任务。 写论文主要分为:写文字内容、排版两部分。 细化一下就是:
- 以纯文本的形式写出内容,什么是蚁群算法、主要原理、主要功能、适用场景、主要优缺点。
- 检查错别字,调整不合理的语序,修改不合理的章节,直到确保文字内容不会再大改。
- 设置行距、公式编号、重点文字突出、设置目录等。
所以,我们至少要进行三遍写作。
第一遍:只管写文字,不需要考虑章节目录,把内容按照基本顺序写完就行了。想区分章节可以手动输入【一、蚁群算法的背景 1.1 前言】,多出的数字部分可以设定完标题样式后删除。
第二遍:检查文字部分。因为难免有错别字和段落内容放置不合理的情况,比如“把优缺点写到了原理里面”。这一步建议多检查几遍。理顺逻辑、确定文字不会再大改。
第三遍:进行排版。包括把从网页粘贴的文字去掉超链接、修改不合理的文字大小、设置行距、突出重点文字等。因为公式自动编号和设置标题样式有些复杂,所以可以最后再设置。同样地,如果这一步不能一次完成,也可以再分为几个层次,多设置几遍。如第一遍只设置标题样式;第二遍只设置字体样式;第三遍只设置公式编号...以此类推( 如果你十分熟练,某些部分当然可以一次完成啦)。
这样做效率更高且不容易出错,即使哪一步错误,也不用全部推翻以前的工作。
【错误示范】
写完背景技术就调整已有部分的行距、标题、公式;第一章、第二章写完,立刻给第一章、第二章的标题设成“标题一”的样式;写完所有内容+设置标题后,一插入目录,发现有的章节号不递增,有的页眉页脚不对,只能回头处理标题样式;格式差不多了发现章节分的不合理,又要重新设置 ,繁琐且容易出错。
例 2
【题目】
做一个介绍公司基本情况的 ppt 。
【答案】
在已有基本文字和图片之后,开始拆分任务。 做 ppt 主要分为:写文字内容、排版/找合适的模板、添加必要的动画三部分。 细化一下就是:
- 把文字+相应图片按顺序放到空白幻灯片里。 如:一、公司介绍 二、产品与服务 三、文化及荣誉 四、规划与未来 。再比如第 5 页介绍公司文化及荣誉,就把所有相关文字、图片都放到第 5 页(放不下可以加 1 页)。 直到内容基本顺序都确定。
- 修改排版布局。找合适的模板,以自己的内容为主,按照自己的顺序复制需要的模板组件到自己的 ppt。
- 这时 ppt 已经基本完成了,如有需要可添加动画。
这样做排版跟着文字逻辑走,找的模板不合适了可以只舍弃模板而保留文字的部分,不用从头再来。
【错误示范】
找一个好看的模板,按照模板填写内容,并实时修改模板不合适的地方。这样是文字跟着模板的逻辑走,如果做到一半发现这个模板不合适了,只能推倒重头再来。
例 3 (针对非考试情况)
【题目】
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率,如看视频自学英语音标( 针对非考试情况 )。
【关键点】
提示
- 没有人能看一遍就记住所有的新知识!
- 第一遍学习的时候不要做笔记!(可以在草稿纸上写感想,但不能大段摘抄原文到笔记本)
- 第一遍做笔记的时候回归极简!(就是只有文字、没有格式那种)
【答案】
在视频课程已经选定之后,开始学习,做好“稍微有难度”的视频至少看两遍的准备。“稍微有难度”指整个视频有超过 1/4 的陌生知识。学习流程如下:
- 第一遍:放在纸笔,认真听课,遇到新知识努力用脑子记。
- 第二遍:把陌生知识用【纯文本】记录下来,媒介不限,但都要是纯文本!尤其是电子笔记, 第一遍做笔记用 txt 就可以了。
- 第三遍:增加笔记格式。纸质笔记可以画红线蓝线,电子笔记可以系统整理一下,加上格式/颜色/思维导图。但要注意的是不可本末倒置,在笔记上花费大量时间,形式大于内容。
第一点是我看李永梅老师的英语课(目标群体是小朋友)时发现的,她反复强调“把手中的笔放下”,要求同学们用脑子记音标,说手里拿着笔写下来,脑子就会偷懒。我试了几次发现确实如此。
第二、三点是我尝试用平板看书学习时发现的,电子笔记能做的更花哨,但同时也花费了我大量时间,最后一看,发现真正有用的笔记内容没多少。笔记是辅助学习的,不是用来炫耀的,不要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。